找到相关内容7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朱熹哲学的研究进路

    心性善恶问题、以及涵养察识的功夫理论问题,朱熹攻击甚力,然而,胡宏自有胡宏论述的理路,它是由程颢的境界功夫之学再转回於论说天道本体贯串主体的本体功夫问题,思路跳跃极大,但是根本宗旨无误。而朱熹却以谨守...涵养无法察识订正胡宏的察识於当下的本体功夫语。胡宏用语紧凑密实亦确有跳跃挂搭的转折之疏,然亦未有违背儒门的错误立论,只能说是朱熹系统已成,然根本问题与胡宏不类,故而因误解而多有攻击,此实经由哲学问题...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3455868.html
  • 朱熹思想与佛教关系

    常惺惺的主敬功夫,及先涵养后察识之修养法都很难排除不受大慧宗杲的影响。   朱熹出佛入儒的转机应是在见到其师李侗之后。初见李侗于南平,李侗便指出儒佛之不同,评价朱熹所学落于悬空,朱熹再三辩驳,但李侗却没有...乃朱熹理学与佛教特别是禅宗就心性问题的差别所在。   四、修养论与佛教之出入   对于如何规范、提升人心,使心合道,复归天理,朱熹提出了“居敬以涵养”和“格物穷理”的功夫修养入路,也就是敬义夹持的...

    张 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2269819.html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台湾尼众的发展

    史、法式诵经、裁缝等,每日分配五个钟头来教授,早晚的功课座禅等,依内地尼众道场的标准而累积训练,特别是用意于国民精神的涵养和素质的提升,教养教界有为的人材是为目的。(自译)  除了专为女众开办讲习会外,...涵养和素质的提升。  还有一值得注意的,是昭和11年10月31日起在新竹市所举行的讲习会讲习生中的张氏如学,她应该就是民国33年任碧山岩的住持、开创台北法光寺,先后开办南光女众佛学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3250509.html
  • 悲心无尽愿无穷

    教育的缺失予以针砭。  (一)注重景观境教涵养心性:当前教育之不理想,不能充份发挥应有的功能,部份原因在于学校离社会太近,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区隔,离开校门即直接踏入社会,学校教育之陶冶功能未显,学子已被...七”。目的在提醒学子,随时内观自省涵养心性,所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随时提起正念,以达“制心一处,诸事皆办”的境界。  四、花落莲成话莲子  自莲园创办以来,以其超凡的生命理想,明确的教育宗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64070665.html
  • 佛门的宽容

    都像弥勒菩萨这样忍辱宽容的确很难。宽容是一种高深的修养,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具备这样的涵养。只要你有信心,迟早有一天你会具备这样的修养。不论你现在是否具有容人的雅量,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我们都能以弥勒...去践习,不再事事与人针锋相对,不再处处与人斤斤计较,生活中也就多了很多融洽的人际关系和顺利的行程,才会带给我们无尽的欢欣。  佛门中的宽容不仅是修行人培养良好涵养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手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4671683.html
  • 古人德行的典范----慈清

    古人德行的典范《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工夫,读后真令感动,而有高山仰止的感叹。例如: (一)朴实方面 1、扁担和尚一生只拾橡栗为食。 2、永嘉...没有一点惧怕。后来他很潇洒地站着死去。 8、大梅和尚参访马祖禅师,明心见性以后,隐居在深山中涵养,有人要请他出来当官,大梅和尚很幽默契地回答说:‘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1475144.html
  • 吾师,用生命灌注了佛教与苍生

    方向的导师更难,因为他除了必须具备“经师”与“人师”的应有条件之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学识与涵养;馨香的人格与特质。   证严自民国五十二年以殊胜因缘,皈依导师座下以来,导师的学识与涵养、人格与教化,...

    证严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50887255.html
  • 本体与心性: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

    贯注于朱熹道德修养论之中的基本精神和修养方法与北宗禅非常相似。这可以从其修养论的核心命题——“主敬涵养”和“格物穷理”中见出。   朱熹的“主敬涵养”的直接源头是程颐“涵养须用敬”之说,而程颐的这一说法本身就与佛教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朱熹“主敬涵养”与佛教修养论的关联最重要者在于以“未发已发”的涵养功夫作为修养或修行的基本路向,并且以“敬”贯于动静语默之中。朱熹师从李侗时,就著力于“静中体验未发”的...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558936.html
  • 称赞如来 佛曲弘法--马来西亚吉隆坡菩提工作坊

    个人精神层面和艺术涵养,进而开拓生命视角,成就完美人格。 成立迄今,菩提工作坊如逆洪流的行舟,虽诸多横逆阻难下,仍以无比的精神魄力和勇气迎接新时代挑战,一扫佛教给予人呆板生硬、守旧的印象。透过...

    米米

    |马来西亚|菩提工作坊|佛音|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1/1835302092.html
  • 念佛应防魔

    近来修行的多有著魔的事故发生,这都是由于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一般的境界是魔所现,就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贪著喜爱的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对修持不会有丝毫的利益;又何况多数境界未必都是胜境啊。 出现境界 假使对佛法有涵养的人没有躁妄心,见到了各种境界不加理睬,如同没有见到的一样,不生欢喜贪著或恐怖惊疑的心情,那末,不要说是胜境的出现...

    法雅

    |佛|魔|念佛|防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518342511.html